2009年以来,河海大学党委通过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来提高领导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努力构建学校科学发展的新格局。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明确领导班子工作职责。2009年,教育部党组和江苏省委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增补。根据教育部党组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班子安排了10次中心组学习,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性党风党纪建设专题会,加强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班子成员的理论修养、党性修养、品德修养,增强“一种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四种能力”:团结凝聚群众的能力,沟通疏导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依法治校的能力,防腐拒变的能力。校领导班子不断深化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内涵的认识,在工作中坚持识大体、顾大局、抓大事,努力做到:一抓认识,统一思想;二抓方向,明确目标;三抓调研,科学决策;四抓政策,正确导向;五抓落实,讲求实效。班子成员坚持以身作则,做到团结一心谋发展,和谐兴校促发展,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热情,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心智,形成团结的氛围、和谐的氛围。
二、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校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加快推进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点的民主制度体系建设,用民主科学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进一步修订了校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务工作会的议事规则,明确了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规范了决策程序;进一步健全了沟通协调机制,做到“重要决策事先沟通,日常工作经常沟通,紧急事项及时沟通”,加强班子成员间的工作协调;进一步完善了监督机制,校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通过述职述廉进行自查,教职工通过考核测评及教职工代表大会开展监督,纪委、监察处广泛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校党委常委会还专题研究了扩大党内民主相关事宜,决定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汇报工作;常委会任免处级干部要经半数以上党委委员同意方能生效;每期《常委会会议纪要》发给党委委员,畅通信息渠道等。
三、抓住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把握机遇努力构建学校科学发展新格局。为实现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校领导班子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关系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谋划发展,明确方向思路清晰。坚持把学校的发展放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全局中,放到中国水利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思考。班子成员分头带队到有关学校、企业和地区学习调研,形成7份校领导班子调研报告和25份二级党组织调研报告,从完善学校发展规划、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持续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7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彰显特色,提升实力进展明显。紧密结合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三期建设,通过院系调整、资源力量整合、跨学科平台搭建等,强化和拓展特色优势学科,激发产生新的生产力,在教育部有关部门公布的两项排名中,学校在直属高校绩效排名中列第21位,“水利工程”在全国学科排名中位居第一。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大创新力度,培育标志性成果,2009年获“973计划”项目3项并首次主持1项,1人任首席科学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部省级奖35项,国家授权专利104件。
――关注民生,措施落实成效显著。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办实实在在的事情。新增2700余万元资金进行绩效工资改革,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确保了教职工收入有持续稳定的增长。针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召开党委常委会听取专题汇报,制订了主动加强与各地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的联系、利用学校合作发展委员会和水利行业丰富的资源条件加强就业基地建设等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措施,并在校内各单位、各学院进行广泛动员,至年底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95%。
――加强服务,发挥优势扩大影响。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为年度工作重中之重。学校领导带队主动走出去,加强交流与协作,完善学校服务社会的大网络,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学校先后与中国港湾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中南勘查设计研究院、江西省水利厅、水利部信息中心、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广东省水利厅、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发展协议,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河海大学协议,为实现学校战略发展目标创建了新的发展平台。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明确领导班子工作职责。2009年,教育部党组和江苏省委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增补。根据教育部党组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班子安排了10次中心组学习,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性党风党纪建设专题会,加强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班子成员的理论修养、党性修养、品德修养,增强“一种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四种能力”:团结凝聚群众的能力,沟通疏导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依法治校的能力,防腐拒变的能力。校领导班子不断深化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内涵的认识,在工作中坚持识大体、顾大局、抓大事,努力做到:一抓认识,统一思想;二抓方向,明确目标;三抓调研,科学决策;四抓政策,正确导向;五抓落实,讲求实效。班子成员坚持以身作则,做到团结一心谋发展,和谐兴校促发展,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热情,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心智,形成团结的氛围、和谐的氛围。
二、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校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加快推进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点的民主制度体系建设,用民主科学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进一步修订了校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务工作会的议事规则,明确了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规范了决策程序;进一步健全了沟通协调机制,做到“重要决策事先沟通,日常工作经常沟通,紧急事项及时沟通”,加强班子成员间的工作协调;进一步完善了监督机制,校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通过述职述廉进行自查,教职工通过考核测评及教职工代表大会开展监督,纪委、监察处广泛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校党委常委会还专题研究了扩大党内民主相关事宜,决定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汇报工作;常委会任免处级干部要经半数以上党委委员同意方能生效;每期《常委会会议纪要》发给党委委员,畅通信息渠道等。
三、抓住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把握机遇努力构建学校科学发展新格局。为实现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校领导班子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关系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谋划发展,明确方向思路清晰。坚持把学校的发展放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全局中,放到中国水利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思考。班子成员分头带队到有关学校、企业和地区学习调研,形成7份校领导班子调研报告和25份二级党组织调研报告,从完善学校发展规划、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持续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7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彰显特色,提升实力进展明显。紧密结合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三期建设,通过院系调整、资源力量整合、跨学科平台搭建等,强化和拓展特色优势学科,激发产生新的生产力,在教育部有关部门公布的两项排名中,学校在直属高校绩效排名中列第21位,“水利工程”在全国学科排名中位居第一。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大创新力度,培育标志性成果,2009年获“973计划”项目3项并首次主持1项,1人任首席科学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部省级奖35项,国家授权专利104件。
――关注民生,措施落实成效显著。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办实实在在的事情。新增2700余万元资金进行绩效工资改革,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确保了教职工收入有持续稳定的增长。针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召开党委常委会听取专题汇报,制订了主动加强与各地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的联系、利用学校合作发展委员会和水利行业丰富的资源条件加强就业基地建设等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措施,并在校内各单位、各学院进行广泛动员,至年底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95%。
――加强服务,发挥优势扩大影响。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为年度工作重中之重。学校领导带队主动走出去,加强交流与协作,完善学校服务社会的大网络,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学校先后与中国港湾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中南勘查设计研究院、江西省水利厅、水利部信息中心、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广东省水利厅、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发展协议,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河海大学协议,为实现学校战略发展目标创建了新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