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之十――以人为本 人水和谐

  7月15日,水环院“以人为本,人水和谐”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太仓市开始了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太仓市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东濒长江,南临上海,西、北分别与昆山、常熟市接壤,相传春秋时吴王和春申君在此设立粮仓而得名“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曾被誉为“天下第一码头”和“六国码头”。在5天的时间内,实践团在太仓街头做了“供水安全与保障调查评价”的问卷调查,参观了太仓市水利局、太仓市第二水厂、蓄淡避咸水库、太仓陆渡镇横沥村、浏河闸、双凤镇河闸的施工现场以及太仓市城区污水处理厂。
  在太仓市水利局,实践团成员受到防汛防旱指挥部陈主任和水利建设科的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陈主任介绍了太仓水务的基本情况。长江在太仓地段的水质属三类水。由于地下水矿物质丰富而地表水富含微生物,两者相结合可以相互补充元素、杀除有害杂质进而提高水质,因此,太仓市正致力于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结合起来治理的研究;此外,陈主任还向队员们介绍了水利局的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能,成员们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力求使太仓市的治水防汛等工作顺利进行;最后,陈主任在城市防洪以及桩石护坎、抛石护岸等防汛工程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解。
  在太仓街头,实践团成员发放了300份水安全宣传单,并对60位市民做了调查访问,结果显示,虽然还有种种不足,但太仓市民对于供水现状和政府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在太仓市第二水厂,谈厂长亲自教授了制水的工艺流程,如絮凝、沉淀、消毒等。蓄淡避咸水库是太仓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工程,于2004年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此前每逢冬季的长江枯水期,遇到农历初三和十八两个潮汛时,海平面就会升高,引起海水倒灌。此时,以长江为饮用水源的太仓放出来的都是带有咸味的水,不但影响市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当地工业的发展。蓄淡避咸水库的建成改善了这种尴尬的状况,在咸潮来时,水库能够保证太仓市民十四天的正常用水。水库工作人员认真介绍了水库的取水、储水、输水情况及日常管理和咸潮来时的供水方案。太仓市政府和水务部门对水质和水量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更加深了队员们的供水安全意识。
  横沥村是国家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横沥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资源,他们使用相对更加清洁环保和廉价的秸秆气代替液化气。该村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300吨,足够处理全村每天的生活污水。为了让实践队员更了解污水处理站的工作流程,村主任更是详细地向队员们介绍了污水处理的过程。离开横沥村,队员们来到了浏河闸,在听取了工作人员对浏河闸的工作原理和在航运、水利方面发生的作用的详细说明后,参观了浏河闸开闸放行和关闸的全过程。随后,队员们来到了双凤镇河闸的施工现场,该站站长介绍了该工程的施工进程及即将发挥的作用。队员们还参观了太仓市城区污水处理厂,该厂现规模为2万吨/日,该厂的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了污水处理的流程及各个设备的作用。
  此次太仓之行,为实践团成员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通过实践,队员们不但对水利工程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和了解,对于水利实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是在太仓市民面前充分展现了河海人、水利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了接待单位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