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主持的“基于多主体合作和供应链的水资源现代调配管理理论、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

  8月16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基于多主体合作和供应链的水资源现代调配管理理论、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的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主任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院士,副主任是清华大学张楚汉院士,委员还包括来自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水利部水文局及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的专家。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对解决我国水资源现代调配管理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开拓性意义;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基于多主体合作的水资源现代集成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基于供应链的水资源现代集成管理系统工程关键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基于多主体合作和供应链的水资源现代调配管理理论、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由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慧敏教授主持,合作完成单位还包括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漳河上游管理局、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在六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项水利部科技计划项目等十多项科技项目的支撑下,从2002年初开始,历时7年,针对水资源现代调配管理的理论、技术与应用开展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已在漳河水系、海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管理、安徽茨淮新河水利现代集成管理系统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运营管理等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