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五大举措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

河海大学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相关精神,于近日制订了《关于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实施意见》,将于新学期推出五大举措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体制,推进创业创新管理体系建设。学校成立创业创新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和学院成立两级创业创新指导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努力形成“学校加强领导,学院具体负责,部门协调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学生踊跃参加”的创业创新教育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梳理和规范创业创新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相关政策与制度,建立和完善与校内科研基地、地方政府及科技园共同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合作机制。

二是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加强创业创新教学体系建设。把创业创新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选聘一批创新意识强和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组建“创业创新教研室”,聘请一批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组织编写相关教材和辅导资料,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创业创新教材体系;对创业创新活动成绩突出的学生、指导教师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三是突出特点,强化优势,全面营造创业创新教育氛围。以行业特色为依托,推进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提高创业创新的科技含量和申请国家专利的数量,打造“科技创业创新”品牌;优化组合学校资源,完善创业创新教育服务体系,强化对创业创新典型的培育;建立学校创业创新教育网络和创业创新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为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持;设立创业创新专项课题,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促进创业创新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内外联动,拓宽渠道,多方配置创业创新教育资源。开放实验室、科研基地等校内科研平台,提高学生对先进设备的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校内科研机构的教育和服务效能,积极在实验室、科研基地等科研平台基础上建设校内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加强校内外力量联动,深化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的合作,每年重点建设1至2个校外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力争形成依托水利行业、覆盖长江三角洲和南京地区的基地群,并为大学生入驻基地提供便利。

五是挖潜增效,完善措施,确保加大创业创新扶持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经费的同时,争取有更多的经费支持创业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校科研经费向创业创新教育领域适度倾斜,确保每年投入经费不少于150万元;在校园内开辟集中的创新训练场地和创业专用场地,配套必要的设施设备,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一定的房租减免和相应的政策咨询服务;对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在执照申领、场地租赁、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资金补贴,帮助其创办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