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河河流―海岸带相互作用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12月9日至10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组织召开了“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rger Asian Rivers: Fluvial-Coastal Zone Interactions ”。本次会议是教育部王宽城基金资助项目,会议由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西庆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严以新教授参加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词。来自英国、芬兰、新加坡、台湾以及国内各院校及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主要就以下几方面的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泥沙下泄量的影响作用;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和海岸的区域沉淀物的消耗;河口和海岸的区域中的水污染等。
  台湾的Chen-Tung Arthur Chen教授在学术报告中,以珠江口为例从氢化作用的化学角度入手来进行问题的研究,生动形象;英国的Juha Sarkkula教授向大家介绍了MRCS/WUP-FIN模型并以湄公河为研究对象,采用该模型对其进行海岸侵蚀等方面的研究;芬兰学者M.I.Bird围绕湄公河等的输沙量和流量向大家介绍了他们最新的研究进展及初步成果;我校陈西庆教授以及新加坡的LU Xixi等几位学者分别围绕长江口等问题做了精彩的报告。研讨会期间来自国外的学者以及国内各院校及研究机构专家还就提出的一些问题及新进展展开了积极的交流,学术观点新颖,具有很强的科学前瞻性。